行業動態
最新!醫保目錄增補名單 32家醫藥企業入圍
作者: 來源: 日期:2017-04-17 10:47:12
醫藥網4月17日訊 國家醫保目錄“增補名單”正式公布。
▍本土藥企搶“主場”
14日傍晚,人社部公布了2017版醫保目錄談判藥品的最終名單,44個品種被納入醫保藥品目錄談判范圍。
這一名單也迅速終結了此前市場對這份擴大版“醫保市場“的種種猜想——44個品種包括本土18個,外資26個;對應了17家本土制藥公司和15家外資企業,總計32家藥企入圍。
而從結構上值得關注的一點是,32家藥企中,本土制藥占比53%,超越外企;品種上來看,本土達到比例41%,也遠超出之前市場各方對這一數字的預測。
此前,相關報道均表示,在已經公布數量為45個的談判藥品目錄中,本土品種的數量僅為個位數。
包括綠葉制藥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江蘇恒瑞的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先聲藥業的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等創新藥品種都進入談判目錄,成為醫保增補品種。
(圖片來源:東興醫藥張金洋團隊)
最終公布的目錄透露出一個清晰的信息,或許在一直被認為是跨國藥企“主場“的談判藥領域,外資和本土的比較優勢差距正在被模糊——隨著國家對創新藥支持力度的不斷加碼,大量國產1.1類新藥和優質仿制品對原研的品種與市場替代,可能比預期到來的更快更猛烈。
另一方面,在目前按病種付費尚未完全推廣,并未對醫院現有用藥格局產生根本性沖擊的當下,醫保市場仍是藥企最看重也是最具含金量的重點市場。
出于價格維護等多重因素考慮,觀望已久的跨國藥企剛剛開始邁出以價換量、以價換市場的嘗試步伐,希望通過目前唯一能夠增補進醫保的談判渠道,然而,現在過半本土藥企對議價市場的切分,將這場原本尚未血刃的戰場立刻變得劍拔弩張。
▍醫保對接是關鍵
事實上,作為進一步提高公眾用藥權益的價格改革探索,藥價談判制度的本意就是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把價格較高的專利藥品和獨家生產藥品價格降至合理區間,一直是國際通行做法,只不過剛剛開始在國內進行全國范圍的落地嘗試。
2016年5月17日,首批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結果公布,5個品種最先入圍。
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種藥物降價幅度分別達到67%、54%、55%,其中,替諾福韋酯在降價后成為該品種的全球最低價。
而對于尚未有全國性談判先例的這一制度而言,眾多藥企更多還是持觀望態度。
公開資料顯示,5個首批談判品種中,僅有浙江貝達一家本土制藥公司;而因為降價比例等問題,也有知名跨國藥企在最后談判階段因無法接受大幅度降價退出。
企業的顧慮很現實,在降價后,如果地方醫保不能順利對接報銷,降價的損失又將如何彌補。
“我們其實一直在關注第一批參與(藥價談判)企業的動向,現在來看,企業最擔心的醫保銜接問題確實還沒有解決好,如果我們一個省一個省地去跟醫保部門談,也根本不現實。”在2016年首批談判目錄公布后,有一直積極關注談判進展的某制藥公司向媒體表示。
而一年之間,從5個品種到44個品種的品種跨越和藥企態度轉變的背后,是醫保接軌問題終于解決的推動。
在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16年國家談判的降價藥品,已經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公眾可以按照比例進行報銷。
“藥企能夠多大程度壓低價格,決定于談判的藥品是否能夠進入醫保體系,每年政府的采購量能有多少。政府采購越多,藥企就更愿意把價格放得更低一些。藥企能夠接受和政府談判最大的原因還是為了開拓市場。”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