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GMP合規壓力前所未有!各國政策大梳理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5-06-11 10:20:56
GMP合規壓力前所未有!各國政策大梳理
醫藥網6月10日訊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檢查技術的發展,以及現有監管機構檢查頻率和復雜性增加,為多個市場提供產品的藥物制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必須預先在所有生產設施推行質量管理。
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是監管部門頒布的、適用于所有應用于人體的產品(包括藥品和原料藥)的強制標準,以規范這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些法規是各家企業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以確保產品的療效、質量和純度達到相應的標準。
GMP作為藥品生產安全性標準的準則,雖然已經在受監管的市場實施了幾十年,但是像今天這樣成為整個行業的談論焦點,也許還從來沒有過。
全球趨勢
違規的代價趨高供應鏈日益復雜化,監管機構想方設法防患于未然,違規無小事
隨著藥物供應鏈日益復雜化,越來越多的市場發現有必要實施GMP,以確保藥品的質量。與此同時,傳統一直受到嚴格監管的市場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從監管較弱的地區采購原料,因此,美國和歐洲等地的監管機構正在想方設法防患于未然,以發現存在于供應鏈每個環節潛在的安全性風險。
GMP合規對于涉及藥品的所有各方,從生產商、監管機構到消費者,都至關重要。一些生產商因GMP違規而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工廠關門或停產,直到監管機構認為該處可以安全生產為止。
哪怕僅僅是輕微的違規行為,都會給生產商帶來經濟損失,包括糾正措施的費用、聘用顧問的費用、建立質量體系改進計劃(QSII)和罰款。
從長遠來看,這些一次性的損失還只是小事,更大的傷害是因此導致產品在采購方和消費者那里的聲譽受損。
監管機構還會跟蹤藥物生產,并就潛在的產品短缺通知公眾。關鍵廠商一次意外的停產會導致重要藥物在供應鏈上突然缺貨。公眾依賴于制藥產業提供挽救生命的藥物,同時希望能確保這些藥物安全和有效。
FDA警告信數據2014年FDA發出74封警告信,違規者不乏大公司,印度成重災區
盡管有很多公司在GMP合規上投入巨大,但是我們仍舊看到,不少公司因為未能遵守安全流程而被警告。根據湯森路透的Cortellis藥政法規情報,2014年FDA發出了74封警告信。雖然相對于2009年峰值的122封警告信,這個數字下降了不少,但仍舊相當可觀。
最近的違規行為中,值得關注的是數據完整性問題,如偽造或銷毀數據。這些失信行為并不僅僅發生在小型、初創公司,也發生在有一定歷史、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公司,比如太陽制藥(Sun)、奧貝泰克(Apotex)和Cadila制藥。
雖然GMP違規是全球性的問題,但數據顯示,印度作為全球原料藥供應的領軍者之一,該國藥廠是接受FDA警告信的重災區。
另外,盡管當前FDA的監察已經轉向多種類型,但涉及GMP的記錄和報告、實驗室控制以及生產和流程控制仍是違規發生頻率最高的內容。各國政策
美國:收費法與質量衡量計劃
最近,美國FDA正在改變對制藥行業進行監管的方法,以保證行業內的各家公司能更好地遵守GMP。該機構通過實施“仿制藥用戶收費法”(GDUFA),要求公司在提交生產設施、藥物申請和藥物主文件(DMF)申請時,繳納一筆強制性的費用,FDA使用這筆收入來雇傭和培訓增加的監察人員。未來,預期FDA會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檢查頻率,以提高發現潛在風險的能力。
而一旦美國FDA實施質量衡量計劃(Quality Metrics Initiative),制造商將被要求每年向FDA提供它們遵守GMP的信息。基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FDA將給每個公司打分,分數將決定公司工廠被檢查的頻率。
FDA要求收集的衡量指標可能包括一些滯后指標,如每批藥物的拒收率和關鍵投訴率。此外,FDA還可能會使用一些指導性的指標來衡量質量和流程,以確定一家公司的總體評分。其目的是對嚴格遵守質量標準的合規行為進行獎勵,而不是簡單地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并希望籍此使警告信數量持續下降。
歐盟:指定生產與黑白名單
與FDA相似,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最近也對政策做了改動,希望能夠在藥物供應鏈中的每一步都確保GMP合規。歐盟GMP最近剛剛做了修訂,特別指出某些產品必須在專門的地方生產以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根據2013年1月開始實施的“反假藥指令”(Falsified Medicines Directive),所有出口到歐盟地區的原料藥必須有當地監管機構簽發的書面證明,以確保產品生產所遵循的GMP標準與歐盟的GMP等同。一些國家(瑞士、澳大利亞、美國和日本)被歐盟列入“白名單”。這些國家的原料藥生產商若通過當地的GMP檢查,將被視為等同于通過歐盟的GMP。
EMA名為EudraGMDP的數據庫,包括所有歐盟監管當局發出GMP違規公開報告。歐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藥物監管機構,最近的違規報告中有意大利、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當局發布的報告。印度的制造商頻繁出現在EMA的違規名單上,包括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如Wockhardt和蘭伯西(Ranbaxy)。
加拿大:增加檢查頻率
加拿大衛生部最近宣布了一項計劃,增加檢查頻率以期進一步確保GMP合規。此舉的起因是,該機構發現,進口到該國的藥物發生多起篡改數據和未報告副作用的事件。
在信息公開上,加拿大衛生部也已經開始將它們開展的所有GMP檢查的總結報告公開發布。
新興市場:大踏步改進標準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藥物大市場,很多小規模的市場也正通過實施GMP標準大踏步地改進藥物安全警戒工作。
GMP在全球的實施使得一些很小的和正在發展中的藥物市場能夠與一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和藥品監察檢查合作計劃(PIC/S)合作,采用國際化的GMP標準。日本和韓國的監管當局也成為PIC/S的會員。另外,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當局,包括墨西哥和克羅地亞,也已經提出申請成為PIC/S的會員。
巴西在執行國家藥物法規上起步相對較晚。該國于1995年頒布了第一部GMP指南。現在,巴西的衛生監管機構ANVISA要求,所有進口到該國的原料藥都必須注冊。最近ANVISA還增加了海外檢查的頻率,以確保所有進入該國的藥物都符合GMP標準。2015年4月1日,湯森路透Newport數據庫列出了獲得ANVISA頒發的GMP證書的產品,共有來自181個國家的455個產品。
結語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檢查技術的發展,以及現有監管機構檢查頻率和復雜性增加,為多個市場提供產品的藥物制造商面臨著前所未有壓力。一些監管機構,如美國FDA、PIC/S和加拿大衛生部正將監管模式轉為基于風險的監管,因此制藥公司必須預先在所有的生產設施推行質量管理,以避免一旦公司收到第一封警告信,在其他市場的監管機構發現質量問題之前來不及做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