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醫藥降價規則的迷惑 什么推動藥價脫韁?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5-04-08 13:46:49
醫藥降價規則的迷惑 什么推動藥價脫韁?
醫藥網4月7日訊 繼湖南、浙江眾多藥企大面積棄標后,醫藥領域寒風繼續勁刮,向全國最低價看齊已不再是新鮮事。近期重慶藥交所再添一項腰斬藥價的利器,將之前業內眾議頗多、史無前例唯低價論的安徽縣級醫院掛網價格進行采集和聯動,突破了省標只參照其他地區省標的招采規則,再添了一項史無前例。
醫藥降價規則的迷惑
一時間企業困惑不斷,疑慮不斷,如此狂野而任性地制定各項掛網規則,全國省標最低價還不算,還要倒追到某一個地市、某些縣級醫院、某一家低價供貨的醫院和藥店,醫藥企業未來營銷如何來做?偶爾的報價失誤和遭遇惡意投標允不允許企業糾正和生存?
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相關流程和設計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和制訂中,主要宗旨即從藥企繼續壓縮15%利潤貼補醫院,繼續“以藥補醫”。省標降幅已達10%以上甚至更高,有多少產品有如此高的利潤可供割肉?達不到企業就要關張,就要裁員?即使企業無奈認命,低價進入也缺乏銷量保障,最終仍是死路一條,醫藥行業的投入產出和企業權益又如何保障?如此與行業和企業經營規律嚴重逆行、一刀切的武斷政策實施后留下的只能是藥價真正虛高的產品,反將眾多質量和療效更有保證的品牌藥和新藥一律驅逐出醫院,導致企業停牌,產品滅亡,員工失去保障。
民眾各項衣食住行近年來每年提價幅度至少10%~20%,唯獨醫藥行業按兵不動。企業融資財務成本已在7%~10%甚至更高,硬件投資壓力山大,原料提價勢不可擋,研發和營銷周期遙遙無期,在對藥價問題大加指責時,是否考慮過眾多藥企如何生存?轟轟烈烈的房改以國家重金扶持房地產復興為收場,將醫改簡單定位為藥改,偏離實質和行業與企業經營規律,會否越改越偏,越改越高?能否請醫改專家、議價專家負責將降了價的企業產品包銷出去,幫企業給員工發工資?
以計劃經濟想象市場經濟,以理論設想和發達國家經驗代替其他行業實際運行規律和發展中國家治理方案,以行政干預代替行業溝通和對話,將一個行業的問題簡單推卸給另一個行業,越用勁越偏離實質。
看病貴的真實內因
企業抱怨喊冤不斷,民眾意見頗多,醫療費用和藥價究竟如何高起來的?如何能夠專業化治理,而不是釜底抽薪、殺雞取卵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割裂式、理論化地進行藥改?
1.醫保費用形同公款消費,推動大醫療、大檢驗、大處方
國家不斷增加醫療投入,實現醫保共濟醫療初衷良好。但由于對醫療機構各項管理和監管缺位,醫保費用如同國企的公款消費,花著不心疼,花得越多醫院和個人效益越多,變成唐僧肉,助推了醫療費用直線上漲。國家補貼部分尚不及一線城市的一次門診費用。醫療費用的風箏早已飛得很高,靠降低藥占比抑制上漲的理論設想最終只會讓風箏脫韁飄到天際,只有正視醫療費用高的形成基礎,全面控制和降低整體醫療費用才能將風箏拉回到地平線。
2.規范醫療和處方審核缺失,患者選擇缺位
2.規范醫療和處方審核缺失,患者選擇缺位
小小的皮膚病,能開出一、二十種雷同用藥;小小的住院大夫,比主任開方更加高大上;一個高價大處方不管患者是什么體質、什么病癥簡單改個患者名字通行無誤……患者作為弱勢群體只有買單權,缺乏知情權和選擇權。只有全面普及民眾健康常識和醫療常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醫療機構規范性,加強監管,將選擇權交給患者,為民眾配置健康顧問答疑解惑維權,才能有效加以改善。
3.醫藥營銷一支筆,藥企只能看臉色
醫生不開方,再好的藥也只能壓倉庫。企業無法決定產品命運,醫院的進院門檻能否邁過、醫生是否選擇用你的藥成為產品最重要的命運宣判者之一。當一切由醫生決定患者的醫療成本、決定用什么藥,而不是規范服務至上,患者滿意度至上,想必你都懂的。
4.掛網采購不降死,降了也死
以低價藥為代表的掛網囧境幾乎成為國內企業的宿命,現已遠遠超出了同質化產品競價拼價的范疇,幾乎各個光鮮企業、光鮮大產品無一例外也要開始接受煎熬。無論掛網采購、二次議價還是藥房托管,無一例外大大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企業不降是死,降了同樣是死,能活下來的只能是藥價水份十足的產品。事實上,藥價虛高也正是如此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步步推動起來的。
5.附加成本遠高于出廠成本
正如面包不能以面粉售價來定價,醫藥企業的高額研發成本、硬件投入、龐大的營銷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財務成本、稅費、物流成本等逐年一路上漲,這些附加成本遠遠高于生產成本。企業研發和營銷周期漫長,過程崎嶇,產品投入市場遲遲收不回成本,企業營銷得不到政府支持,反而設置重重阻力,新藥尚未上市即等成老藥,進入市場遲遲不能變現,成為賠錢貨,企業不再愿意投入新藥研發和市場培育,帶金方式會更加肆意生長。
6.流通環節無以決定藥價
藥品是特殊商品,無法面對消費者直接銷售。代理制是降低企業開銷,提高企業營銷效率和結果的有效方式,同時有效帶動藥價降低回饋于民,比大企業更具市場競爭力和價格競爭力。自營方式費用成本遠遠高于代理制。藥品銷售價格由掛網價格決定,流通環節難以決定藥品價格,沒有營銷網絡和營銷渠道,沒有營銷所需條件,企業產品雖好,醫療機構雖急需,卻一支也賣不出去。
當公立醫院改革以狂野腰斬藥價為理論前提和序曲,一切仍停留在計劃經濟、行政指揮、理論操作、定位混淆、實質偏離的階段,醫療費用只能繼續脫韁飛舞,藥價降了沒有反而不再重要。醫改行進至今剛剛提出提高醫療機構規范性和服務滿意度這些基本核心點,不能不令人擔心,會否藥價越來越低迷,看病卻越來越貴?也或者兩者齊飛共舞,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