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讓藥品定價真正回歸市場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4-11-21 11:49:09
藥價改革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近日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有意全面放開藥品價格。據11月19日《北京商報》報道,近年來發改委對藥品進行了30多次降價,但其結果是,一方面藥價虛高問題沒有解決,另一方面廉價藥供應卻出現短缺。比如出廠價僅為15.5元的蘆筍片,最高零售價格竟然達到136元,幾乎是出廠價的9倍。日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上強調,必須爬過價格改革這道“坎”。他表示,“價格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也展現了政府在更大力度推進價格改革上的決心”。電價、水價、藥價等壟斷商品及公共服務的價格,與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發改委價格司被輿論稱之為“天下第一司”,然而“藥價越降越高、越調越高”的現實窘境說明,他們的價格管制肯定出現了管理與行動方向等方面的邏輯謬誤。雖然發改委30多次調降藥價,卻難遏藥價虛高,這方面的成因很多且復雜;但有一點不可否認,藥價改革須從發改委自身入手!其價格管制的職能和機制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加快進行轉換與重構,下一步藥價改革爭取盡早做到國務院要求的“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
除少數特殊品種外,讓更多藥品回歸市場定價,應該是目前藥品生產及流通市場最令期待的選擇,也是促進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企盼。據相關報道,國家發改委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目前,筆者與許多人一樣,沒有見過所謂的“征求意見稿”及內容,當然也就無從具體評價發改委是不是要對現有醫保目錄藥品解除價格“管制”?而一旦“放開”,讓現有藥品價格管制發生變化,那么,今后政府控制藥價的替代方案就是要做到讓藥品定價回歸市場。
多年以來,國家一直致力對藥品價格管制模式進行改革,改變諸如“以藥養醫”等制度弊端。價格問題是醫藥市場的核心問題,影響著市場供需關系,也牽涉深層利益。發改委對藥品價格多次下達降價令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說明當前藥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中存在著嚴重問題。首先,政府對藥品等公共品統一定價,本來目的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讓居民能吃得起藥,可藥價虛高仍在,如此的價格管理肯定是不對路。并且,藥品這種敏感產品的濃厚“計劃”色彩下,其價格監管及審批過程中往往出現權力尋租與腐敗問題。今年8-9月的五周內,發改委價格司先后有多名司局級領導落馬,并且大多牽涉到醫藥領域腐敗。觸目驚心之余,我們是不是該多些反省,沒有一個完善的價格形成機制,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肯定難以發揮出來,而任憑人為來“形成”價格,這個行業的價格就有可能被嚴重扭曲。
對于事關民生的商品,政府的確承擔著價格管理的責任,即使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但關鍵是如何做到科學、到位、有效。藥品的價格管理者,應該充分考量影響藥品價格形成的各種因素,讓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都發揮良好作用,而不是兩大因素都雙重失靈。
要管好藥價,做到“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還必須協調完善好整個藥品價格管制的各種環節;因為除發改部門外,衛生、質檢、醫保、紀委等不同部門都與管理藥品定價事務有一定關聯。最后,筆者認為,對于公眾而言,藥品的價格問題不是唯一存在的問題,我們的醫療體制才是最大關鍵。如何更好地放開價格,必須有賴于我國整個醫療體系改革的同步推進。只有讓醫改真正深入,體現競爭與活力的藥品市場才能真正地確立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基本藥價“市場化”。